移民前,經常聽聞加拿大看醫生是免費,醫療設備技術都很好、很全面,退休後不需擔心醫療費用,政府會養你過世,但事情又真是這樣嗎?在這篇文章,我會講解加拿大的醫療架構,也會解釋在加拿大怎麼看醫生,最後會探討這裡醫療制度的利與弊,但我要聲明一下我不是專家,也不是做護理系的,所以可能有缺漏,歡迎大家補充和分享。

醫療架構

加拿大的醫療是一個去中心化的 decentralized 系統,主要由每個省份自行制訂,統稱叫 Medicare,聯邦政府的角色在這裡主要是制定和執行全國醫療標準(加拿大衛生法 Canada Health Act),根據衛生法支援各省份的醫療保險計劃,包括醫療資金的分配。由於每個省份自行制訂自己的醫療計劃,所以各省份的服務細節和收費都會有所不同,因我本人比較熟悉卑詩省,所以會主要以卑詩省作為例子解釋。

加拿大實行全民醫療政策 universal health care coverage,即是只要是加拿大公民 Canadian citizen、永久居民 premanent resident 和某些臨時居民 temporary resident(包括學生簽證、工作簽證和探訪簽證持有者)就可以獲得基本的免費醫療服務,換句話說看醫生不用錢,省政府會代為支付醫療費,而金錢的來源是來自稅收(正所謂羊毛出自羊身上)。加拿大的 Medicare 覆蓋了大約75%國民的醫療需要,剩下的25%由私人醫療機構提供 a

醫療咭 Health Card

如想獲得免費醫療,就需要登記當地省份的醫療保險計劃 Health Insurance Plan,每個省份的計劃細節都不同,卑詩省的叫 Medical Services Plan (MSP)、安省的醫療計劃是 Ontario Health Insurance Plan (OHIP),亞省是 Alberta Health Care Insurance Plan (AHCIP),所以最好上省政府的網站了解清楚,以下我會以卑詩省的 MSP 為例解釋需要留意的地方﹕

收費

自2020年1月1日起,卑詩省的居民不用交保費,但學生簽證的持有人就需要交每月 $75的 health fee 以享有 MSP 的福利。

申請方式

MSP 可於網上登記或以郵寄方式申請,卑詩省的醫療咭稱為 B.C. Services Card,有三種類型﹕

  • 沒有照片的 – 臨時居民 temporary resident 和18歲半或以下的申請者
  • 附有照片的 – 成年的加拿大公民 Canadian citizen 及永久居民 permanent resident
  • 與駕駛執照合併的 – 只有持有E牌駕照 Enhanced Driver’s Licence (EDL) 的居民在更新駕駛執照才可申請

當 MSP 申請獲批後,會先收到一首通知信,信上會提供保險生效日期和到期日。如果是18歲半或以上的加拿大公民及永久居民會被要求親臨其中一間 ICBC 辦事處拍照,然後 Health Insurance BC (HIBC) 會郵寄附有照片的醫療咭。臨時居民和未成年人士則無需拍照,HIBC 會直接郵寄沒有相片的醫療咭。

醫療咭背面會印有 Personal Health Number (PHN),這個號碼是永久的,不會因更新醫療咭或更改任何個人資料而改變,拿著 PHN 就可以免費看醫生。

空窗期 Coverage Wait Time

需要留意的是有些省份的醫療保險計劃由申請到生效期會有空窗期,例如卑詩省的 MSP 和亞省的 AHCIP 都是第三個月的1月1日開始生效,而安省因為疫情關係暫時取消了3個月的等待期,只要你合符資格就會即時得到醫療保障。對於會移居去有等待期省份的朋友,我建議可自行向私人保險公司購買醫療保險填補空窗期。

服務範圍

我想大家最緊張就是醫療咭究竟包什麼醫療服務,又有什麼不包的。雖然各省包的服務都有所不同,但大體宗旨都是一樣,至少是有治病需要,要生病了或身體不適而去就醫才可享用計劃的福利。而卑詩省的 MSP 受保的服務有﹕

  • 治病性質的醫生診金
  • 婦產科/嬰幼兒服務
  • 每年一次的眼睛檢查(0-18歲;64歲以上)
  • 治病上的眼睛檢查(19至64歲人士)
  • 診斷性的服務,例如照X光
  • 治病性的牙齒和口腔手術(需在醫院裡進行),不包修復性的牙科服務,如補牙、杜牙根、移除智慧齒等
  • 箍牙(只適用於嚴重臉部變形的人士)
  • 疫苗接種,如嬰兒/兒童需要的疫苗接種、流感、冠狀病毒疫苗等

而 MSP 不包的服務有以下﹕

  • 藥物
  • 非治病性質的服務,包括整容
  • 非治病性的牙科服務,如補牙、杜牙根、移除智慧齒等
  • 例行眼睛檢查(19至64歲人士)
  • 眼鏡、助聽器和其他輔助性的儀器
  • 針灸、推拿、按摩、物理治療、中醫、自然療法
  • 預防性的服務,如例行身體檢查、全身電腦斷層掃描 CT scans、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tests
  • 輔導或心理治療
  • 因工作、保險、駕駛執照、學校、運動、娛樂和移民需要而做的身體檢查/測試

如果你不肯定那些服務是醫療咭可以覆蓋的話,你可以在接受醫療前向醫生/服務員問清楚。

地域性

如果你在其他省份使用其醫療服務,大多原省份的醫療計劃只會包基本醫療服務(普通科醫生和醫院,不包括救護車服務),而且價錢只限於在原省份接受同樣的醫療服務的上限,所以有機會需自費多出來的部分。

許多省份的公共醫療計劃都會保少量國外緊急醫療服務,但通常受保金額非常少,如卑詩省每日最多只保$75,金額其實是完全不夠,建議出國旅遊前買份旅遊保險會比較安心。卑詩省的省外 / 國外受保資料詳情可點擊這裡查詢。

如何看醫生

家庭醫生 Family Doctor

在加拿大看醫生與香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這也是許多香港人剛移民不習慣的地方。在香港,你可以直接去看兒科、腸胃科和眼科等專科醫生,但加拿大不能這樣做,因為加拿大是用層遞式的醫療體系,不論什麼病,首先都要先看家庭醫生 Family Doctor,他/她會先幫你做基本的診症,如有需要,會轉介你去專科醫生或化驗診所做化驗或進一步的身體檢查,專科解決不了,就會再轉介到更專的專科或醫院。當然如果你覺得你的情況是需要專科醫生診斷或你有某個專科醫生你想看,你可以與你的家庭醫生商量。另外,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都需要預約,不能直接走進去診所就可以見到醫生。

在加拿大家庭醫生供不應求,對新移民尋找家庭醫生可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時都要逐個逐個打電話詢問,有些更要排後補名單,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幫到大家﹕

  • 聯絡你當地的 Divisions of Family Practice(有些診所會優先收取 Divisions of Family Practice 轉介的名單)
  • 打 811 聯絡 HealthLink,詢問關於社區裡家庭醫生的資料
  • 如果是卑詩省,可以上 Find a Doctor BC,他們有收新症的家庭醫生名單
  • 周圍問,詢間身邊的家人、朋友、同社區的人他們的家庭醫生會否收新病人(因為有不少家庭醫生都會優先考慮接受有介紹的新顧客)

我明白有時候尋找家庭醫生會感到氣餒,我都是過來人,我們早前好不容易找到的家庭醫生退休了(只用了一年不夠),我完全沒有動力去找一個新的,覺得反正我們一家也沒有什麼大病,不常看醫生,有需要就去免預約診所 walk-in clinic(下文會介紹),但在加拿大有自己的家庭醫生是非常重要,因為家庭醫生應該是最了解你的病歷和家族遺傳病,能夠與病人建立長久的關係,而且要看專科也需要他/她的轉介,就算現在不需要,不代表將來不需要,到需要時才找就太遲了,所以不要放棄,終會有找到的一天。

免預約診所 Walk-In Clinic

如你未找到家庭醫生,或病情等不了家庭醫生的預約,不用太擔心,可以考慮去免預約診所 walk-in clinic 看病,但要注意雖然叫做免預約診所,不是每一間都可以直接不預約就可以看醫生,有些免預約診所都還是需要預約(我知聽上去很矛盾),但通常當天或隔天都能約到醫生,建議先上診所網站或打個電話問清楚才前往診所,以免白走一趟。因為免預約診所宗旨是提供快捷、一次性的治療,病人的診症紀錄通常不會跟著特定的免預約醫生,所以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免預約醫生未必可以幫你轉介。

HealthLink BC

如果你的病不是很緊急或有健康上的疑問,可以考慮打 8-1-1 廿四小時的公共免費熱線(有聽力障礙的則撥打 7-1-1)向 HealthLink BC 的醫護人員咨詢,有註冊護士、營養師、體育專業人士和藥劑師,而且有超過130種言語可供選擇,完全不怕言語上不通。我個人還滿喜歡 811 熱線,記得有一次兩個女兒都不約而同地在半夜發高燒,舌頭上都發生有水泡,我們怕是高度傳染性的手足口病,但晚上診所都關門了,不能看醫生,所以就打 811 熱線,不用等很久就接駁到註冊護士,經過一番了解,她診斷應該不是手足口病,但吩咐我們繼續觀察女兒的病情和身體上的變化,也給了我們很多有用的資訊,包括舒緩水泡的方法,進食方面要注意的事項和藥物上等的建議。記得還在香港時,每次女兒星期六日發高燒,我們都要跑去急診室,折騰大半個夜晚,第二天頂著個大熊貓眼去上班,超級疲累,而 811 服務就能足不出戶都可以得到專業人士的建議,方便得多。

HealthLink BC 的官網都有很多有用的醫療資訊,例如查閱病徵/治療建議、尋找社區醫療服務、參考飲食資料,甚至可以電郵營養師查詢飲食上的問題或一起設計營養餐。

緊急和初級保健中心 Urgent and Primary Care Centres

剛移居加拿大的香港人可能對緊急和初級保健中心 Urgent and Primary Care Centres(UPCC)比較陌生,它是為了舒緩急症室而設,屬於緊急但非危急類別的診所,主要給 12至的24小時內需要診治的病人,例子有扭傷、燒傷和切傷等問題。

急症室 Emergency Room/9-1-1

加拿大的急症室與香港的急症室相似,都是採用分流方式處理病患者的先後次序,即是病情越嚴重越緊急,醫院會優先處理這類的病人,加拿大的分流名叫 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CTAS),共分為五個級別﹕

  • 級別一﹕命危 Critical(明顯生命受到威脅,需要用到心肺復甦)
  • 級別二﹕危殆 Emergent(生命有機會受到威脅或癱瘓,例如急性哮喘、因心臟問題而引致的心口痛等)
  • 級別三﹕緊急 Urgent(例子有急性腹痛、輕微缺水、腎結石和呼吸困難)
  • 級別四﹕少緊急 Less Urgent(不需要即時的治療,例子有肚瀉但沒有引致缺水、泌尿道感染和耳痛)
  • 級別五﹕非緊急 Non-Urgent(例如喉龍痛和蟲咬)

如果不是緊急或以上的級別,就有機會需要等上很長的時間,級別四和五建議去緊急和初級保健中心,反而會得到更快的治療。有些地區會有急症室輪候時間參考,在去急症室前可以上網查查有沒有相關資訊,可以比較哪一間醫院的等待時間短些,也有個心理準備需要等多久。溫哥華沿岸衛生局 Vancouver Coastal Health 有提供旗下醫院急症室及緊急和初級保健中心的輪候時間,而且還每5分鐘更新一次,所以都相當準確(我上次去急診室時,這個網站真的幫大忙,沒有去最近我家的醫院,反則就要多等一個小時)。

如果情況危急又不能自己去急症室的話,可以打 9-1-1 要求救護車接送,要注意雖然急症室和醫院的費用是全免,但在加拿大救護車服務不是完全受保,通常要付一小部分的費用,如卑詩省便需自費加幣 $80,就算叫了救護車之後取消都要收 $50。

藥劑 Pharmacy

加拿大的配藥和看醫生是完全分開的,這也是很多香港人覺得不太方便的地方,而藥物是不在醫療咭受保範圍內,要病人自費。醫生不會直接配藥給病人,只會出一張藥物處方,讓病者自行去藥房配藥,所幸的是這裡的藥房都很普遍,大部分連鎖超級市場都會有藥劑師註守,有些藥房甚至就在診所的隔壁,病人一看完病就可購藥。但要留意的是很多的藥房除了藥錢外,另外會收服務費 dispensing fee,而每間藥房的收費都不同,而且差距可大很大,由$4至$12不等(有時服務費和藥錢都差不多,汗),而Costco 是眾多藥房收費最低的(難怪 Costco 的藥房前永遠都排長龍)。

其他醫療計劃

因為醫療咭不是萬能,不是所有醫療服務都受保,所以許多省份都有提供其他一些的醫療計劃幫助有經濟需要的人,建議除了醫療咭的資訊外,大家花些時間了解自己省份其他的公共醫療計劃。而卑詩省有 PharmaCare、Fair PharmaCare、Supplementary Benefits、Healthy Kids Program 等計劃,今次文章已開始有點太長了(我怕大家已覺得沉悶),所以我另開了一篇文章講解計劃的細節和所需資格,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以下連結了解。

【不可不知的 BC 省福利 • 你申請了嗎?】

醫療系統缺點

許多人都讚揚加拿大的全民免費醫療政策,但也因為其獨特的醫療體系和其他的外在因素而引致一些問題,希望大家在移民前先了解清楚,有個心理準備,不會到時措手不及。

家庭醫生短缺

加拿大現在面臨嚴重的家庭醫生短缺,超過三分之一的加拿大居民沒有家庭醫生 b,在卑詩省粗略估計五個居民便有一個(大約一百萬人)就沒有家庭醫生 c,情況不容忽視。年老的家庭醫生相繼退休,而年輕的卻因薪金低和政府的支援不足,選擇早退休或轉做其他醫護行業(如醫院、遠距醫療 telehealth、專科等)。以卑詩省為例,MSP 向家庭醫生支付每個病人 $30 至 $50(金額根據客人的年齡和病症已定) ,但經營診所的開銷(租金、其他員工的薪金)則需花費大約 $60 或以上一小時 d。也是因為這樣,很多讀醫的畢業生都不敢入行,令問題更加嚴重。

我們家庭都是問題的影響者,我們用了兩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家庭醫生,用了一年不夠,他就退休了,向診所了解後,原來那位醫生已一早退休,但因診所人手不夠,所以邀請那位醫生回來幫忙一年,不幸的是診所其他醫生病人名額已滿,不能接收那位醫生的原病人,所以我們又要重新踏上漫長的尋找家庭醫生之旅,我找了不下20間診所,不是已不收新症,就是要排輪後名單,最後找了一個,但他的評價很低,常需要病人等上兩個小時以上。如大家在找家庭醫生過程中感到氣餒,我只可說聲「加油」!

醫療人員短缺

除了家庭醫生外,總括來說加拿大的醫療人員也非常不足,已導致多個地區的急症室需要關閉,如渥太華 安省西南部、????北克和卑詩省偏遠地區等,Statistics Canada 曾報告今年第一季醫療的工作空缺差不多是兩年前的雙倍 e。引致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人口老化、出生率低、流失率高,移民人數上升,加上先前的疫情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可能你會問每年加拿大有這麼多人移民,難道其中沒有從事醫護工作的人嗎?你說得對,而且這些人之中有不少是透過自身的醫護學歷和工作經歷而獲得移民,但可惜的是由於高昂的考試費和較高的學術標準,有一部份最後不能得到執業資格,因而不能更有效地增補流失的人力資源 f

另外,有部分的加拿大醫學生選擇在國外讀醫,但當他們回國時,他們會被視為國際醫學畢業生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 (IMG),與其他新移民的國際醫學生一樣需要考試才能獲得執業資格 f

輪候時間長

根據 Medimap 2021年的統計,卑詩省的免預約診所輪候時間是眾多省份中最多,平均53分鐘,比全國平均25分鐘時間高出一倍,而且比2019年的數據更多,但相反其他省份的輪候時間反而有改善(見下圖)g。除此之外,省政府對診所每日收症的數量有一定的限制,超過上限的話,MSP 所支付的金額會相對較少,這使不少診所因達到上限而提早關門,令有病的市民需要再等一天 h

來源﹕Medimap Index 2021

由於初級醫療 primary care(包括家庭醫生、免預約診所和緊急和初級保健中心)的輪候時間長,許多人選擇去急症室求醫,但其中有很多都不是緊急個案,這變相不必要地加重了急症室的負擔,使急症室的輪候時間變得更長。

行政手續䌓複

原本設立層遞式的醫療體系是為了避免濫用醫療資源,簡化轉介的步驟過程,而醫生與醫生之間的溝通應該更清晰有效,可以更準確地描述病人的病情,但這也相對地加重行政手續,拉長轉介的時長,也使病人得不到快速的治療。

舉個自身的例子,之前女兒需要看兒科,在加拿大不能直接約兒科,需要先看家庭醫生,由家庭醫生轉介去兒科,預約家庭醫生用了五日,他了解情況後願意轉介女兒去兒科醫生,轉介過程也用了三日(家庭醫生診所的職員通常手上有大量行政工作,所以大多都不能即日將病人的資料轉送到專科診所,專科診所的職員又要用一至兩日的時間處理轉介的個案,然後才開始跟進和聯繫病人,約他們時間),之後預約兒科醫生又用了三日,所以前前後後共用了差不多兩個星期才能看到兒科醫生(汗)。

缺少私有化醫療服務

加拿大的醫療理念是確保每個加拿大居民能負擔得起基本的醫療需求,不准許主要醫療服務私有化,換句話說,即使你有錢都不能走捷徑、不排隊就得到醫療服務,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更多的金錢,也選擇去美國或回母國就醫,而且這情況在加拿大是常態。

引入私有化醫療服務這主題一直以來有很多的爭議,贊成方認為私有化能加快輪候時間,一方面有財務能力的人能選擇私家醫療服務而得到更快、服務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面減輕了公立醫療的負擔,這也讓病人有更多的選擇,但反對方卻認為私有化不一定會令整個體制更有效,同時也會引致醫療體系的不公平,有些私立醫生為了賺取更多利潤,會收取高昂的費用或建議不必要的醫療服務給病人。

總結

在 Commonwealth Fund 的 2021年報告中,加拿大與另外10個高收入國家比較排名只得到最後第二名,比美國好上一些 i。雖然加拿大的醫療理念非常理想,但實施起上來卻不容易,背後有不少的挑戰和問題,加拿大政府已開始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不同省份各自有不同的計劃去舒緩/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而卑詩省也剛發佈了新的策略,包括增加UBC醫學院的收生(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閱讀)。

希望我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對加拿大的醫療系統有更深入的了解。


* 封面圖片來Pexels,由 Thirdman 拍攝: https://www.pexels.com/photo/healthy-man-people-woman-7659565/

(a)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Health Expenditure Data in Brief. Ottawa, ON: CIHI; 2021.

(b) Jones, Alexandra Mae. “6M Canadians don’t have a family doctor, a third of them have been looking for over a year: report”. CTVNews, 8 September 2022, https://www.ctvnews.ca/canada/6m-canadians-don-t-have-a-family-doctor-a-third-of-them-have-been-looking-for-over-a-year-report-1.6059581#:~:text=While%20four%20out%20of%20five,without%20one%2C%20the%20report%20found.

(c) “B.C.’s health-care crisis is unrelenting. What can be done to fix it?”. CBC News. 19 September 2022,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bc-health-care-crisis-doctor-shortage-situation-critical-townhall-1.6588286

(d) Nickson, Courtney. “These med students want to become family doctors. B.C.’s compensation model is making them think twice”. CBC News, 1 June 2022,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bc-medical-students-family-doctor-shortage-1.6474411

(e) Mallees, Nojoud Al. “Canada’s health-care labour shortage a long time coming, requires shift to team-based care”. The Canadian Press, 5 September 5 2022, https://www.cp24.com/news/canada-s-health-care-labour-shortage-a-long-time-coming-requires-shift-to-team-based-care-1.6055955?cache=%3FclipId%3D104070

(f) Jung, Christina. “Foreign-trained doctors say they could help with B.C.’s doctor shortage but face too many barriers”. CBC News, 20 July 2022,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foreign-trained-bc-doctors-1.6524095

(g) Medimap Index (2021) https://medimap.ca/en/wait-time-index/

(h) Ruttle, Joseph. “B.C. has the longest walk-in clinic wait times in Canada: Medimap”. Vancouver Sun, 2 August 2022, https://vancouversun.com/health/local-health/bc-longest-walk-in-clinic-wait-times-canada-medimap

(i) Eric C. Schneider et al., Mirror, Mirror 2021: Reflecting Poorly (Commonwealth Fund, August 2021)